模型锻造和胎模锻造的特点及应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2-26 20:12 浏览量:0
模锻分为膜型锻造和胎模锻造两大类。
一、模型锻造
模型锻造俗称模锻。模锻是把金属坯料放在般摸模槽内,施加压力使其变形的一种锻造方法。模锻根据所使用的设备不同,可分为锤上模锻、曲柄压力机上模锻、平锻机上模锻及摩擦压力机上模锻等。锤上模锻应用最多,设备常采用熬汽锤。模锻所川的锻模紧固在锤头或滑块与砧座或工作台上。砧座通常与膜锻设备的机架连接成整体,而锤头在导向性好的导轨中运动。模锻所用的锻模是由上模和下模组成。由于锻件从坯料到成形要经过多次变形,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形状和尺寸,所以锻模往往有几个模膛。根据作用不同,模膛可分为制坯模膛和模锻模膛两类。制坯模膛用作预锻,模锻模膛用作终锻。
模锻具有生产率高,锻件尺寸精度高:节省金属材料和机加工工时;易于机械化,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等优点。但模具费用昂贵,需要功率较大的专用设备。可用于成批大量生产中。
二、胎模锻造
胎模锻造是在自由锻造设备上运用胎模锻制锻件的一种方法。胎模放在下砧上进行锻造。胎模锻造常用的类型有:摔模、扣模、开式套模、闭式套模和合模等。
摔模由上摔模和下摔模组成,用于锻件成形前的整形、摔光和校正等场合。用摔模锻造时,需不断旋转锻件,因此,适用于锻制回转体锻件,如光轴和阶轴等。
扣模既能制坯也可成形。
开式套模主要用于端面早整的回转体锻件;闭式套模主要用于端面有凸台或凹坑的回转体锻件的制坯与最后成形。
合模是由上、下模及导向装置即定位销组成。用于锻造形状复杂的锻件。
胎模锻生产方式灵活多样,设备工具比较简单,锻件质量较好,生产效率较高。
News新闻资讯Hot Products推荐产品 |
行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