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锻件的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05 19:21 浏览量:0
模锻件的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1)锻件表面有局部凹坑。由于加热时间太长或粘上炉底熔渣、坯料在模槽中成形时氧化应未清除干净等原因所造成。
(2)锻件形状不完整主要原因如下:
①原材料尺寸偏小:
②加热时间太长,火耗太大;
③加热温度过低,金属流动性差,模槽内的润滑剂未吹掉;
④设备吨位不足,锤击力太小;
⑤锤击轻重掌握不当;
⑥制坯模槽设计不当或飞边槽阻力小:
⑦终锻模槽磨损严重:
⑧锻件从模槽中取山不慎碰塌。
(3)锻不足。锻件高度超差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原毛坯质量超差、加热温度偏低、锤击力不足、制坯模槽设计不当或飞边槽阻力太大。
(4)尺寸不足。表现为锻件尺寸偏差小于负公差,产牛的原因包括:终锻温度过高或设计锻模模槽时考虑收缩率不足、终锻模槽变形、切边模安装欠妥,锻件局部被切。
(5)锻件上下部分发生错移主要原因如下:
①锻锤导轨间隙太大;
②上下模调整不当或锻模检验角有误差;
③锻模紧固部分磨损或锤击时错位;
④锻模中心与相对位置不当;
⑤导锁设计欠妥。
(6)锻件局部被压伤。
①坯料未放正或锤击中跳出模槽连击压坏;
②设备有故障,单击时发生连击动作。
(7)翘曲。表现为锻件中心线与分模面有弯曲偏筹。
①锻件从模槽中撬起时变形;
②锻件在切边时变形。
(8)锻件分模面处有残余毛刺主要原因如下:
①切边模与终锻模槽尺寸不相符合;
②切边模磨损或锻件放置不正。
(9)锻件轴向有细小裂纹。钢锭皮下气泡被轧长,在模锻和酸洗后呈现细小的长裂纹。
(10)夹渣。耐火材料等杂质熔入钢液,浇注时流入钢锭中间形成夹渣。
(11)夹层。即坯料表面有裂缝,主要原因如下:
①坯料在模槽中位置不对;
②操作不当;
③锻模设计不合理;
④操作时变形程度大,产生毛刺后不填将毛刺压入锻件中。
News新闻资讯Hot Products推荐产品 |
行业资讯
|